显示标签为“溢波接收”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溢波接收”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1年8月19日星期五

浅谈从场强图上看溢波收视的可能性


     九十年代初,用模拟信号寻星,手调天线满天转,P350带自动搜索功能,当发现有信号时,细调天线,微调频率,1.5米天线从169E-57E,拉网寻找过多遍,也能找全应该收下的模拟信号。
    时代变迁,进入廿十世纪,人类生活步入数字信息时代。卫星信号也进入全面数字化时期,传统的寻星方式也不适应数字电视。借助信息时代的网络,卫视发烧寻星也不在盲目进行,上网可方便查寻卫星、参数、场强、波束等。凡寻星、溢波收视的高烧者与网络从不分离,从网上获取卫星资料,搜寻参数、分柝场强是寻星、溢波收视高手必做之活。
     观今网上世界,卫星电视资料全面首推http://www.lyngsat.com网站,它与卫星、频道商链接,查询卫星资料非常方便、准确。卫星电视参数后Beam栏便是该频道的波束,与卫星商链接方便调出波束场强图供收视参考。公正的讲,泛美卫星的场强图做的好,日本卫星的场强图简单过余。
    卫星的波束场强是建立在理想的EIRP值上假定发射天线非常标准和卫星定位非常精确基础上的,未将天线的旁瓣功率考虑在内。而作为溢波收视,接收的是旁瓣波束,是场强图以外值无法准确查证,在收视实践中越靠近场强波束边缘,接收越容易,距场强图边缘距离远,场强值低,就需增大天线增益。过门限值简单计算如下:67(C)-场强=天线增益;80(Ku)-场强=天线增益,从上式看C波段接收低场强,天线相应要大的多。通常溢波发烧都选择Ku接收降低天线口径。
    溢波收视的距离探索,很多人想知道而无从查询。本人地处西部内地收视条件差,但溢波场强条件实验优越。在溢波收视的实践中,用Ku增益较高的2.4米正焦天线一般能收下距场强波束边缘42-49dbw距离500-800公里的Ku溢波信号,粗略计算Ku溢波百公里衰减约2dbw,这点本版主在四川中部收视印度波束、泰星1、2、号泰国Ku波段波束及过武汉附近的东北亚波束得以基本验证。这些卫星转发器功率不高于50w,场强中心低于53dbw,属中等功率卫星。
    而出乎意外用2.4米正焦天线收下了距场强波束中心3000公里,边缘2000公里的124E、128E Ku溢波,在中国东北部沿海区域,用0.9-1.2米天线也只能下载部分频点,相距至少有1500-1800公里。事独有偶也是今年香港烧友HKG先生用2.4米天线收下了91E马星ASTRO溢波,测算了一下距场强边缘1500公里,波束中心2000公里。粗略计算这些超距溢波百公里衰减约1-1.2dbw。而这几星转发功率高达60-75w,场强中心高达59-63dbw,属中高功率直播卫星。从电波高、低功率发射、溢漏大小原理去解释超距溢波收视衰减量,也就好理解了。随着现代直播卫星的转发器功率进一步加大,溢波收视将相对变得更容易些。

普通KU头改正馈KU头正馈正收,用于溢波接收的妙用


众所周知想提高卫视接收的信号质量,首要的是使用的天线即大锅要越大越好。但是收视KU波的时候由于KU锅即偏馈锅大的实在太贵且非常笨重,同等大小的正馈锅和偏馈比要便宜很多,所以用正馈锅接收KU成为了大多烧友的首选!通常有人说同等大小的正馈和偏馈比效率只有偏锅的50%,但是正馈收KU怎样提高正馈锅的效率使其信号更高呢?请继续看下去…

 普通的KU头只是为偏馈设计的,前端带有和KU头一体的高效馈源盘,称为馈源一体化高频头,当你用在正馈的时候由于KU头高效馈源的原因是非常不利于正馈正收的。通常烧友们都是采取加波导管的方法想使它能够利于正收,但波导管的效果也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甚至有的烧友说:加了还不如不加,加了信号更差。其实是没有正确掌握波导管的特性。制作波导管材料这东西不太容易找也不好加,深度和加上后的直线性对接收讯号都有影响,还有一些KU头波导腔竞是不规则的圆角方形更不容易加!所以本人一般不用波导管,也不推荐烧友使用!

 要想真正使普通KU头利于正馈接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掉KU头的一体化馈源,使之成为真正的正馈KU头。什么?把馈源去了?那以后要想用到偏锅上还能行吗?其实这个不用担心的,你只要把锯下来的馈源收好,如以后想装到偏锅上就再把馈源按原样粘上就可以了,根本没影响的…这是我和许多烧友最终实践的结果,证实在正馈锅上无论是偏收或是正收都是非常方便好用的,增益高又灵敏特别适合溢波接收!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KU头效果都会很好[你最好用比较法来衡量,同一头去馈源前和去馈源后],选购KU头要注意,我的经验是:选择KU头时要选择这种纯铝壳的尽量不要选购那些塑胶壳的,这是我的KU头百昌OS-22双本振大家参照下[图1]

 因为这种铝壳的就算去掉它的馈源剩下的自身波导管也比较长不会影响增益效果,塑料壳的本身就短锯掉馈源就更短了,几乎碰到探针了,增益恐怕会下降所以不行!

 以下介绍制作过程,目的是把KU头的一体化馈源做成分体的。先看下图的KU头的馈源部分![图2]


 馈源是三个环的,第四个环是波导管口,第三个环和第四个环中间有2MM的间隙,第四个环是波导口不要去掉,就从这里下手,我是用钢锯锯的,锯的时候要小心锯沫不要掉进波导口内,具体位置参照[图1]!

 锯掉后的馈源[图3]


 锯掉馈源后的KU头[图4]


 这就是分体式的KU头,想用在偏锅时再粘上,是不是有点万能的意思呢?[图5]


 然后最后一步,让它像正馈C头一样易安装易调节,准备一节5-7CM长,直径和C头一样的管子,我是用薄铁皮包的,把KU头用塑料纸或不容易见水就粉碎的东西包裹填充成圆形,然后放到管子里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容易调节,这就行了见[图6]

 好了,到你的锅上试效果去吧,最好找在你地信号较差的卫星,试试它接收溢波的能力!

 [注意]正馈收KU锅越大越难,因为锅越大精度会越差,焦点会更散,要想信号质量更上一层楼,请确保你的正馈锅有一定的精度!